【别 名】 冷水丹、白冷草。
【形 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根茎横走,较粗长,着生多数肉质圆柱状根。茎纤细,直立,不分枝或分枝,节和上部生褐色柔毛。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宽2~3㎝,先端尖或渐尖,基部狭楔形,有几个腺体,边缘有小圆齿或小锯齿,无毛;叶柄长5~15㎜。总花梗细,有1~2朵花,花梗短,中上部有披针形苞片,花红紫色;萼片2,半卵形,有长突尖,两侧不等,一边透明有细齿;花冠两侧对称,旗瓣圆形,中肋龙骨状,先端有小喙,翼瓣无柄,基部裂片小,圆形,上部裂片倒卵状矩圆形,背面有小钝耳,唇瓣舟形,下部延长成内弯的长矩;雄蕊5枚,花药钝,蒴果条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 境】 生长在山谷阴处湿地或山地草地水边。
【分 布】 建始、鹤峰、咸丰、来凤、恩施等县市。
【药用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晒干。
【药材性状】 根茎疙瘩状,常连结成结节形,上部残留长短不等的茎痕,下部簇生多数圆柱形细根,弯曲,长5~10㎝,直径2~4㎜。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皱缩,具细皱纹,质稍松泡,海绵样,易折断,断面棕红色,有亮晶小点。气微,味微咸,嚼之无渣而稍刺喉。
【性 味】 辛,凉。
【功能主治】 活血祛风,散瘀止痛。主治风湿,热痹,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