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粳米。
【形 态】 一年生草本。高50~120㎝,直立,丛生。叶鞘无毛,下部的长于节间,上部的有的短于节间;叶耳新月形,外侧边缘有纤毛,叶舌硬膜质,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至叶鞘边缘;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扁平,长20~60㎝,宽5~15㎜,叶片较淡,绿色,上面粗糙,下面无毛。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下垂,长15~25㎝,分枝具棱角,粗糙,小穗通常带褐紫色,含1两性花,其下方2花仅存退化外稃,颖上脱节,颖极退化,微小,半月形,退化外稃锥状,无毛;两性花矩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外稃硬纸质,具5脉,被细毛,无芒或有芒;内稃3脉,被细毛,鳞片2枚,卵圆形,雄蕊6,花丝细弱;子房圆形,花柱2,光滑,柱头羽毛状,有时退化的花柱1枚,颖果卵圆形,具纵棱,淡黄色,种子较白,稍圆,具明显的线状脐。米粒较粘。花果期5~8月。
【生 境】 栽培。
【分 布】 全州各县市。
【药用部位】 种仁和须根及秆茎。
【采收加工】 种仁待果实成熟后收获,干后除去果壳。须根及秆茎:收割后采挖,除去残茎。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干燥的根茎及根,簇生成卵形或半圆形的团块。根茎呈圆锥形,黄色或黄白色,极短,长至1㎝,直径3~6㎜。顶端有圆形中空的茎基,其周围有叶鞘,密生多数须根,须根长10~15㎜,直径约1㎜,棕黄色或黄白色,有稀疏的纵皱纹,有时生有极微细的须根。柔软,韧曲,断面黄白色。气微臭,味淡。
【化学成分】 含淀粉75%以上,蛋白质8%,脂肪0.5~1%,含少量B族维生素。脂肪部分含有酯型胆甾醇,自由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甘油一、二、三酯,磷脂,二十四酰基鞘氨醇葡萄糖,自由脂肪酸。尚含有乙酸,延胡素酸,麦芽糖等单糖。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的应用自然长菌风化陈年(3年以上)的糯米粽子,剃去其发黑者,80℃焙干,磨粉,做成水混悬液,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给小鼠接种腹水型肝癌后,每日灌服水混悬液或皮下注射水或乙醇提取液。连续10天,对其腹水生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性 味】 甘,平。
【功能主治】 种仁: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须根及秆茎:健脾利湿,止汗。用于丝虫病,肝炎,自汗,盗汗,风湿关节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