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 态】 一年生蔓生草质藤本,长可达10m。茎较粗壮,中空,具粗毛,卷须从近中部处分2~4叉。叶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5~7浅裂或全缘,叶脉尖端常成短钝齿,沿边缘及叶面常有白霜;叶柄有短毛。花单生于叶腋,雌雄同株;雄花的花萼裂片条形,顶端扩展呈叶状,花冠黄色,钟形,5裂至中部,裂片边缘皱曲;雄蕊3,花药靠合,药室S形;雌花的花萼裂片叶状;子房1室;花柱短,柱头3,膨大,2裂。果柄具棱槽,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扁圆形,亦有其他形状,常有数条纵沟。种子多数,浅黄白色,扁平,边缘薄,具棱槽。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 境】 栽培。
【分 布】 全州各县市
【药用部位】 果实和种子以及果瓤、根。
【采收加工】 果实于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鲜用。种子于烹食前将瓜切开,取出瓤子,洗出种子,晒干。果瓤于食用时,切开收集,晒干或鲜用。根秋季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种子呈扁卵圆形,一端钝圆,另一端略尖,边缘有棱,长1.2~1.8㎝,宽7~9㎜,外表面黄白色。带有毛茸,边缘较多,种皮较厚。种脐位于尖端,除去种皮,可见绿色菲薄的胚乳,内有两枚黄色子叶,胚根小。富油性,气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 果肉含瓜氨酸、精氨酸、天门冬素、葫芦巴碱、腺嘌呤、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葡萄糖、脂肪、蔗糖、戊聚糖及甘露醇等。种子含南瓜子酸、脂肪油及维生素A、B、C等。又含有胡萝卜素。脂肪油主要含亚麻仁油酸、油酸、硬脂酸等甘油酯。
【药理作用】 种子有以下药理作用:
1、抗血吸虫作用:南瓜子水溶液腹腔注射,能使病肠系膜静脉内血吸虫向肝脏移行。且证实南瓜子有显著的抑制血吸虫、幼虫发育为成虫和杀灭幼虫的作用,并能使成虫出现形态上的退行性变化。
2、驱绦虫作用:用牛肉绦虫和猪肉绦虫的试验表明,对绦虫有麻痹作用。
3、杀蛲虫、蛔虫作用:本品1:4000水溶液于体外在5分钟内,能杀死蛲虫和蛔虫,有效率达90%。
4、其他作用:小白鼠以南瓜子浓缩制剂2~10g/kg灌胃,并无毒性,但口服4g对肺、肝、肾等可产生暂性病理损害,使肝脏内糖元减少和脂肪增加。
【性 味】 果:甘,凉。种子:甘,平。根:平,淡。
【功能主治】 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主治肺痈,鸦片中毒,水火烫伤。
种子:驱虫利尿。主治绦虫病,蛔虫病,血吸虫病,高血压,百日咳,产后手足浮肿,痔疮等症。
南瓜瓤:用于烫伤,创伤等症。
南瓜根:利湿热,通乳汁。主治淋病,黄疸,痢疾,乳汁不通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