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
黄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
***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 产品评论

【别  名】 常山、鸡骨常山、鸡骨风、翻天印。

【形  态】 落叶灌木,高1~2m。根木质,内部黄色。茎枝圆形,直立,有节,绿色,幼时被棕黄色短毛,木质部亦为黄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椭圆形或广披针形,长5~17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小齿,上面深绿色,疏被棕黄色短毛,下面淡绿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短柔毛。伞房花序,着生于枝顶或上部的叶腋,花浅蓝色;苞片线状披针形,早落;花萼管状,管外密生棕色短毛,长约4mm,先端5~6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6,蓝色,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约8mm;雄蕊10~20,花丝长短不等;雌蕊1,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4~6,柱头椭圆形。浆果圆形,直径5~6mm,蓝色,有宿存萼和花柱。种子多数。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  境】 多生长在海拔1000m以下的山谷、沟边或林缘灌木丛中。

【分  布】 巴东、建始、咸丰、宣恩、来凤、鹤峰、恩施、利川等县市。

【药用部位】 根及嫩枝叶。根称“常山”,嫩枝叶称“蜀漆”。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根,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净,晒干,。夏季采集嫩枝叶,晒干。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常分枝,弯曲扭转,长10~25cm,直长5~30cm,表面棕黄色,有细纵纹及支根痕。外皮易剥落,剥落处显淡黄色木部。质坚实,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黄白色,木部射线类白色,呈放射性排列。根茎类圆柱形而近块状,横断面中央髓部明显或中空。无臭,味苦。

【化学成份】 含生物碱、黄常山碱甲、黄常山碱乙、黄常山碱丙,三者为互变异构体,常山次碱、4-喹唑酮及二种中性萤光性物质,常山素A、常山素B。

【药理作用】 1、抗疟作用:常山根水浸膏,常山全碱及常山碱甲、乙、丙均有较强的抗疟效力,常山全碱的抗疟效价约为喹啉的26倍,对鸡疟尤为显著,常山碱甲、乙、丙对鸡疟的效价分别为喹啉的1倍、100倍与150倍。常山叶(蜀漆)的抗疟效价为根的5倍。但常山不能防止疟疾的复发。

2、抗阿米巴作用:常山碱乙体外试验,其抗阿米巴作用较依米丁强;对幼鼠感染阿米巴原虫后的疗效较依米丁高,治疗指数也比依米丁大1倍。

3、解热作用:常山煎剂对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大鼠口服常山碱丙,其退热作用比乙酰水杨酸还强。

4、降压作用:常山碱甲、乙、丙对麻醉犬有降低血压、抑制犬心脏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5、常山对子宫有收缩作用。

6、体外试验:对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PR3有抑制作用。

7、抗癌作用:体外试验:常山碱丙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一定杀死作用。

8、体内过程:大鼠内服常山碱乙吸收良好,静脉注射后很快离开血液,分布在肾脏最高、血中水平很低,只有16%左右以原形由尿排出,粪中极少,胆汁中几乎没有。

9、毒性:小鼠口服常山碱半致死量为:常山碱乙,6.57±0.47;常山碱丙,0.45±0.31,总碱为7.79±1.30,乙的毒性比喹啉约大150倍,总碱的毒性约为奎宁的123倍。丙口服毒性反比静脉注射大。常山及生物碱口服或注射后,均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而发生恶心、呕吐、腹泻。常山碱的催吐主要是刺激肠胃道的迷走和交感神经末稍的反射作用,氯丙嗪能推迟但不能阻止其呕吐的发生,长期大量服用常山及其生物碱可致胃肠充血、出血和便血及肝、肾变性等。

【性  味】 苦、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 截疟,祛痰,主治疟疾。

【注意事项】 有催吐的副作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服。


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