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苦蝶子。
【形 态】 多年生草本,高30~80㎝,根粗壮而垂直,全体无毛。基生叶多数,矩圆形,长3.5~8㎝,宽1~2㎝,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下延成柄,边缘具锯齿或不整齐的羽状深裂;茎生叶较小,卵状矩圆形,长2.5~6㎝,宽0.7~15㎝,顶端急尖,基部耳形或戟形抱茎,全缘或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有细梗;总苞长5~6㎜;外层总苞片5,极小,内层总苞片8,披针形,长约5㎜;全部为舌状花,黄色,长7~8㎜,先端截形,5齿裂;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黑色,纺锤形,长2~3㎜,有细条纹及粒状小刺;冠毛白色,花期春季。
【生 境】 多生于荒野、山坡路旁、河边及疏林下。
【分 布】 巴东、咸丰等县市。
【药用部位】 当年生的幼苗。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
【药理作用】 具镇痛、镇痉作用,其镇痛效果与总黄酮之含量并不成正比。并有一定抗炎作用。
【性 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排脓,止痛。用于阑尾炎,肠炎,痢疾,各种化脓性炎症,吐血,衄血,头痛,牙痛,胸腹痛,黄水疮,痔疮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