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大刺儿菜。
【形 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具多数纺锤形肉质根。茎直立,表面有纵条纹,密生白色绵柔毛。基生叶有柄,莲座状,叶片长圆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长15~30㎝,宽5~8㎝,羽状深裂,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尖齿,齿端呈尖刺状,上面无毛或疏生丝状毛。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聚生于枝端,总苞钟状,长1.5~2㎝,宽2.5~4㎝,有蛛丝状毛;总苞片多层,条状披针形,外层较小,顶端有短刺,最内层较小,无刺;花紫红色,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长1.5~2㎝,先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冠毛羽毛状,暗灰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 境】 多生长在山坡、路旁、林缘和草丛中。
【分 布】 全州各县市。
【药用部位】 全草及根。
【采收加工】 根:秋后植株枯萎时,挖取根部,或集合全草割取,除去泥土及细根,晒干。
全草:立夏前后,待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根呈长纺锤形,直或弯曲,长5~9㎝,直径3~8㎜。表面暗褐色,具不规则扭曲的纵皱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红棕色,木部灰白色。气微,味微苦。
全草、茎呈圆柱形,长可达60㎝,基部直径0.5~12㎝,表面黄褐色,具纵棱线,外被白色丝状毛,叶互生,多皱缩卷曲或破碎不全,棕黑色或绿棕色,两面均有毛,展开后为羽状深裂,叶缘具不等长的针刺,茎顶有1~3个头状花序,圆球形,总苞棕褐色,苞片4~6列,披针形,花冠多脱落,露出羽状冠毛。
【化学成分】 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豆甾醇、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叶含大蓟苷等。
【药理作用】1、降压作用:本品水煎剂、乙醇-水浸剂和乙醇浸剂对狗及兔等麻醉动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2、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本品根煎剂和全草蒸馏液在1:4000浓度时能抑制人型结核杆菌的生长;乙醇浸剂1:30000时对人型结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本品对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 味】 甘,凉。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用于衄血,咯血,吐血,尿血,支气管扩张,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