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一包针(咸丰)、婆婆针、针筒草(来凤)。
【形 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稍被毛。茎直立,四棱形,上部多分枝。中部和下部的叶对生,二回羽状深裂,先端尖或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尖齿或钝齿,两面有疏短毛,有长叶柄,上部叶互生,羽状分裂。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直径5~10㎜,有长梗;总苞片条状椭圆形,外面有细短毛,边缘膜质;外围舌状花,黄色,通常1~3朵,不育;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先端5裂,结实,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条形,长1~2㎝,黄褐色,有3~4棱,被短毛,顶端冠毛针芒状,3~4条,长2~5㎜,有倒刺。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 境】 多生于低山山坡、山脚溪边、郊野路旁较阴湿处。
【分 布】 来凤、咸丰、恩施、宣恩等县市。
【药用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全草,除去泥土,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根圆锥形,有分枝,簇生多数须根。茎略呈方形或近于圆柱形,多分枝,长40~90㎝,直径4~8㎜。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细纵棱,几无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髓部疏松,具细纵棱,几无毛。叶多皱缩而碎落,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完整叶展开后二回羽状全裂。有的于茎顶端或叶腋处可见黄色头状花序或有10余个线形瘦果,呈针束状排列,绿褐色或棕褐色,具3~4棱,每个瘦果顶端有3~4条芒状冠毛。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苷、生物碱、鞣质和皂苷。茎叶含挥发油、胆碱、苦味质。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鬼针草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2、其他作用:本品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煎剂和酒粗浸剂给大鼠按10g生药/kg/天口服,共5天,对甲醛性皮蛋清性关节炎,有消炎作用,可代替豨莶草。单味豨莶草、鬼针草或海州常山均无明显作用。
【性 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用于咽喉肿痛,阑尾炎,偏头痛,痢疾,小儿腹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痔疮,风湿骨痛,腰痛,湿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