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土三七、血当归、紫背三七、血三七、三七草。
【形 态】 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肉质肥大或成块状,具疣状突起及须根。茎直立,多分枝,嫩枝常带紫红色,有纵棱,无毛或稍具细毛。基生叶丛生,匙形,全缘,有锯齿或羽状分裂;茎生叶互生,长椭圆形,长10~25㎝,宽5~10㎝,羽状分裂,顶端裂片卵形、倒卵状披针形,裂片边缘再浅裂或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紫红色;托叶2枚。头状花序多数,顶生,排列成伞房状,总苞片2层,外层线形,较短,内层较大,条状披针形,长约16㎜,宽约2㎜,边缘膜质;花全为管状花,花冠橙黄色,5裂;雄蕊5枚,聚药;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条形,光滑;冠毛白色,柔软。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 境】 多见于栽培。
【分 布】 全州各县市。
【药用部位】 全草或根。
【采收加工】 7~8月间生长旺盛时采,或随采鲜用。根于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晒干。
【药材性状】 根呈肥厚的拳形团块状,长3~15㎝,直径1.5~5㎝。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多具瘤状突起,有纵皱纹和点状皮孔,并具须根痕,顶端时有茎基。质坚实,断面淡黄棕色,木部有放射状纹理,显菊花心。无臭,味甘而微苦。
【化学成分】 根含生物碱、有机酸、鞣质等。
【药理作用】 狗股动脉止血实验证明菊叶三七有止血作用,用盐水冲洗伤口后仍有止血作用。
【性 味】 全草:甘,平。根:甘、微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全草:活血,止血,解毒。主治跌打损伤,衄血,咳血,吐血,乳痈,无名肿毒,毒虫螫伤。
根:消瘀,止血,解毒消肿。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产后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疔疮,蛇虫咬伤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