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牛蒡子、鼠粘子,恶实,大力子。
【形 态】 二年生高大草本,高1~2.5m。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带紫色,有微毛。根肉质。基生叶丛生,茎上叶互生,广卵形或心形,长40~50㎝,宽30~40㎝,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细牙齿,上面粗糙,有疏短毛,下面密被有白色绒毛;叶柄长约10㎝,头状花序丛生或呈伞房状,总花梗有白色绒毛,总苞球形,苞片多列,披针形,刚硬呈刺状,顶端微弯曲;花两性,全为管状花;花冠紫色,先端5裂,裂片狭长三角形;雄蕊5枚,聚药,紫色;子房下位,上部有刺毛;花柱长,柱头2裂,裂片线形。瘦果椭圆形或倒卵形,灰褐色,有斑点;冠毛淡黄棕色,短刺状。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 境】 栽培。
【分 布】 全州各县市。
【药用部位】 果实及根。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剪取果序,晒干,打出果实,除去杂质,再晒至全干。根秋季采挖,洗净泥土,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果实呈倒卵状长椭圆形,两端平截,稍扁而弯,长5~7㎜,宽2~2.5㎜,厚约1.5㎜。表面灰褐色,散有不规则的紫黑色或黑色斑点,有数条突起的纵棱,通常有1~2条较明显,上端钝圆,稍宽,顶端有明显的圆环,环中心有点状突起的花柱残基,外皮坚硬,内面贴生淡灰黄色的膜质,不易剥离,种仁两瓣,类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微辛而稍麻舌。
【化学成分】 含牛蒡子苷和脂肪油。尚含少量牛蒡子碱。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α-亚油酸,并含有牛蒡甾醇。根含菊糖、粘液质、鞣质、蛋白质、脂肪油等。
【药理作用】
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结核杆菌的最小有效浓度为1:1000;对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2、降血糖作用:提取物有降低血糖作用,提高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性。
3、煎剂有利尿、解热作用。
4、对猪蛔虫有杀灭和麻痹作用。
5、对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有抑制作用。
【性 味】 果实:辛、苦,寒。根:苦,寒。
【功能主治】 果实:疏风散热,利咽透疹,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初起,腮腺炎,痈疽疮疡等症。
根:祛风热,消肿毒。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头晕,风毒面肿,痈疽疮疡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