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苦薏,野山菊。
【形 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根状茎粗厚分枝。茎上部直立,基部通常呈匍匐状。基生叶脱落;茎生叶互生,卵状椭圆形或矩圆状卵形,长4~8㎝,宽1~3㎝,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侧裂片通常2对,卵形或矩圆形,边缘有浅裂或锯齿,上面深绿色,具腺体,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有细毛,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托叶有锯齿。头状花序径2~2.5㎝,有长梗,在茎枝顶端排列成伞房状圆锥花序或不规则伞房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层,外层较小,边缘干膜质,背面中肋有柔毛,内层较大,薄膜状,边缘一层为舌状花,淡黄色,中央为管状花,两性,深黄色,先端5齿裂;雄蕊5枚,聚药;柱头2裂。瘦果有5条纵纹,基部狭窄,无冠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生 境】 多生长在海拔1300m以上的山坡岩上、路边和林缘边。
【分 布】 野菊分布于全州各县市。甘野菊分布于巴东。
【药用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全草夏、秋季采收,晒干。花序于秋季当花开时采摘,晒干。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有条棱,长30~80㎝,径3~8㎜,灰绿色,质坚,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在茎上部多分枝。叶多皱缩卷曲和破碎,下部叶多脱落,完整叶展开后呈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6㎝,宽2~5㎝,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侧裂2~3对,边缘有不规则齿裂,叶下面密被柔毛。残留的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花序径3~10㎜,苞片4层,外层有柔毛,花黄色。气香,味苦。花序略呈球形,直径3~10㎜,总苞半圆球形,总片4层,棕黄色,背部中央绿褐色,边缘干膜质,透明,外层苞片背部被白色柔毛。舌状花1轮,雌性,黄白色或淡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两性,多数,深黄色。气香,味苦。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α-派烯、柠檬烯、葛缕酮、桉油精、消旋樟脑、龙脑、野菊花内脂、菊花苷等成分。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水溶性制剂对麻醉猫及狗有明显降压作用,热醇提取物对麻醉或不麻醉动物均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2、抑菌试验: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花、枝、叶尚可杀灭伤寒杆菌。
3、能延缓流感埃柯病毒所致细胞病变。
【性 味】 全草:苦、辛,寒。花:苦、辛,凉。
【功能主治】
全草: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疔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上呼吸道感染等症。
花:清热解毒,疏风明目。用于痈肿疔疖,丹毒,蛇虫咬伤,风疹块,风火眼,感冒,脑膜炎,慢性鼻炎,高血压,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