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血三七、九龙盘、散血丹、蓼子七、倒丝莲。
【形 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状茎粗壮,近圆柱形,外被紫褐色鳞片状的残存托叶鞘,断面紫红色。茎直立,纤细,上部有分枝,无毛或稀被柔毛。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有长柄,长2~6cm;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2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表面绿色,沿小叶脉及边缘具稀疏乳头状突起,背面淡棕色,无毛或沿中脉具稀疏柔毛;托叶鞘膜质,管状,长2~5cm,上部茎生叶具短柄或抱茎,叶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较下部叶片小。圆锥花序顶生,花穗线状圆柱形,排列疏松,长2~8cm;苞片卵状披状形,每苞片内含花1~3朵,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稍长,先端具关节;花被红色,5片,卵圆形;雄蕊8枚,花柱3,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两端尖,黑褐色,表面光滑。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 境】 生于高山林缘草丛中及山谷沟边。
【分 布】 宣恩、巴东、恩施等县市。
【药用部位】 根茎。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根茎呈扁圆柱形,常弯曲,长5~15cm,直径1~2cm,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密生层次粗环纹和纵皱纹,有须根和鳞片残基,顶部有数个突起的茎残痕。质坚硬,折断面不平坦,棕褐色或暗棕色,颗粒状,有灰白色小点(维管束)排列成环。无臭。味涩,微苦。
【药理作用】
1、抗病毒试验:经过去鞣质处理的中华抱茎蓼根煎剂,在鸡胚外有较明显的抗亚州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和抗Ⅰ型付流感病毒(仙台株)的作用。在鸡胚对仙台病毒以各种给药方式均显示作用,但对京科68-1株病毒仅在感染前和感染同时注射显示作用,在感染后注射则不能显示作用。
2、抑菌试验:中华抱茎蓼煎剂除鞣质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奈瑟氏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抑制作用较好,除鞣质后,作用明显降低。
【性 味】 涩、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 散淤止血,理气止痛。主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腰痛、胃痛、痛经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