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土大茴、红毒茴。
【形 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7~10m,树皮灰白色,幼枝绿色,无毛。叶互生,革质,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0~16cm,宽2~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稍内卷,叶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叶柄长7~20mm;花红色,单生叶腋或2~3朵簇生,径约2cm;花梗长1~4.6cm,花被片10~14,数轮,复瓦状排列,长4~5cm,外轮卵状圆形,较小,有缘毛,其它轮椭圆形,较大;雄蕊8~14,排成一轮,药内向,卵形,比花丝短;心皮8~13,轮状排列。聚合果星状,直径约3cm,红色。花期5月,果期6~8月。
【生 境】 多生长在海拔300~1200m的山坡丛林中或林缘沟边。
【分 布】 全州各县市均有分布。
【药用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果实8~9月采摘,除去果柄、枝梗,晒干。
【化学成份】 果实和叶含挥发油。果并含粘液、果胶质、葡萄糖、有机酸、脂肪、蛋白质。茎含粘液质。
【性 味】 甘,温。有毒。
【功能主治】 镇呕、行气止痛。主治胃寒作吐、膀胱疝气及胸前胀痛。
【附 注】 本品果实和根均有毒,切不可超剂量服用,或将果实作香料烹调食物,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