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野黄花、黄花菜根。
【形 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根茎粗短,丛生多数肉质纤维根,多数膨大呈纺锤形。叶基生成丛,线形,长60~100㎝,宽2.5~4㎝,先端渐尖,基部抱茎,全缘,主脉明显,在背面隆起,背面被白粉。花茎自叶丛中抽出,高出叶面,圆柱状;花6~12朵顶生,集成伞房花序,两歧;花梗长约2㎝,苞片短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花橘红色或黄红色,长7~12㎝,花被下部管状,长达2.5㎝,上部钟状,先端6裂,裂片长椭圆形,开展,向外反卷,排成2轮,外轮3片,宽1~2㎝,内轮3片,宽约2.5㎝,边缘稍呈波状,网脉分枝或结合;雄蕊6,伸出花被外,着生于花被喉部,花丝线形,花药多少呈丁字形;子房上位,花柱伸出,上弯,比雄蕊长。蒴果长圆形,长5~10㎝,具钝棱,成熟时开裂,种子有棱,黑色,光亮。花期6~8月。
【生 境】 生于阴凉、潮湿处。
【分 布】 萱草分布于巴东、建始、咸丰、鹤峰等县市。
【药用部位】 根及花蕾。
【采收加工】 根在夏、秋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或鲜用。花蕾在夏初生长茂盛、花蕾出现采摘,惮水后晒干。
【药材性状】 干燥的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4~6㎝,直径约4㎜,膨大的块状部分呈纺锤形,长3~5㎝,直径约6~8㎜。表面灰黄色或土黄色,有稀疏横纹和多数纵皱纹,体轻质疏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白色或棕黄色,皮部疏松,呈裂隙状,木部小而不明显,髓部通常空洞。气微香,味微甜,略有粘性。
【药理作用】
1、萱草根可使血吸虫成虫虫体萎缩和生殖器官功能减退,但这些变化是可逆的,停药后迅速恢复。
2、萱草根可抑制结核杆菌。
3、毒性:萱草根能使家兔、犬中毒,其症状表现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失明,后肢瘫痪和膀胱潴尿等而致死亡。家兔中毒时出现尿蛋白,但无胆红素,血清转氨酶也正常,说明受损主要为肾,未伤及肝。萱草根的毒性,因产地而异,加热60℃以上可使毒性减弱,甚至完全破坏,萱草根在体内有很大的蓄积作用。
【性 味】 甘,凉。
【功能主治】
根:清热解毒,利湿,利尿,催乳。主治乳痈,无名肿毒,腮腺炎,黄疸,水肿,淋症,缺乳。
花蕾:利湿热,宽胸膈。用于小便赤涩,黄疸,胸膈烦热,失眠,痔疮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