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杉滚子树、榧树、榧子。
【形 态】 常绿乔木。树皮红褐色,不规则的片状剥落。叶螺旋状互生,2列,披针状条形,微弯,长5~13cm,宽3~4.5毫米,上部渐窄,顶端渐长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中脉两面隆起,下面中脉两侧各有1条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雄球花8~10聚生成头状,径约1cm,梗较粗,长6~8mm,每雄球花有雄蕊6~16;雌球花有长梗,生于小枝基部的苞腋,稀生枝顶,由数对交互对生、腹面各具2胚球的珠磷组成,常4~8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生柄端,常椭圆状卵形,长约2.5cm,外种皮肉质,熟时紫色或紫红色,花期4月,种熟次年10月。
【生 境】 常生于山谷溪边阴湿处。
【分 布】 利川、咸丰、建始。
【药用部位】 种子。
【采收加工】 秋季采集,晒干。根、茎,树皮全年可采,用于提取生物碱。
【化学成份】 从三尖杉分得三尖杉碱、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乙酰基三尖杉碱、11-羟基三尖杉碱、脱甲基三尖杉酮碱。
粗榧中分得三尖杉碱、11-羟基三尖杉碱、脱甲基三尖杉酮碱、台湾三尖杉碱、桥氧三尖杉碱。
【药理作用】 三尖杉:1、从种子、根茎、树皮中分离和鉴定的10余种生物碱,其中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酸等成分在动物耐受剂量下对多种大、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癌瘤W-256的抑制率在33.5~75%之间,对小鼠肉瘤S-180抑制率在32~64%之间,对小鼠白血病L615、脑瘤B-22等有明显的抗瘤作用。用药后肿瘤有丝分裂减少,核DNA及胞浆RNA减少,有人认为是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的起步阶段。2、以三类杉酸碱为主的各种混合生物碱,其对小白鼠1次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LD50)均在2~4毫克/公斤左右。亚急性毒性试验证明,在较大剂量下可引起骨髓抑制,还有消化道反应,此外在一定的剂量和疗程下可见心率、节律的改变和心肌缺血性心电图变化,这些毒性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平行,及时发现,停药常是可逆的。3、临床试用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的混合物,不论其成分以何者为主,用以治疗成人的急性白血病都是有效的。它和目前常用的抗白血病药物未发现交叉耐药性。
【性 味】 甘、涩,微温。
【功能主治】 抗癌,润肺,消积,杀虫。治癌肿,咳嗽,疳积,虫积蛊毒,痔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