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小茴香、谷茴、谷香。
【形 态】 多年生草本,高0.6~2m,无毛,具强烈香气。根粗壮,有数条支根,淡棕黄色。茎直立,圆柱形,分枝多,绿色具粉霜,表面有细纵纹。基生叶丛生,较大,长可达40㎝,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柄长3.5~4.5㎝,由下而上渐短,近基部呈鞘状,宽大抱茎,边缘有膜质波状狭翅;叶3~4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线形至丝状。复伞形花序顶生,伞幅8~30,不等长,每一小伞形花序有花5~30朵,花小;花萼5裂,不明显;花瓣5,金黄色,宽卵形;雄蕊5,花药卵形,2室;雌蕊1,子房下位,长椭圆形,2室,花柱2,极短,浅裂。双悬果矩圆形,长5~8㎜,宽约2㎜,黄绿色,顶端残留黄褐色柱基,分果椭圆形,具5条隆起的纵棱,每棱槽内有1个油管,合生面有2个油管,每分果内含种子1粒。花期6~9月,果期10月。
【生 境】 全州均有栽培。
【分 布】 全州各县市。
【药用部位】 果实、根、茎叶。
【采收加工】 果实秋季初熟时采割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杂质;根春季采挖,鲜用。茎、叶春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材性状】 果实呈圆形,稍弯曲,小分果略似果核,长4~8㎜,宽1.2~3㎜。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带有小果梗,梗长4~6㎜。分果背面有纵棱5条,结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片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均等长。气特异芳香,味微甜、辛。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3~8%,油中主要成分为茴香醚、右旋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大茴香醛、右旋及左旋柠檬烯、蒎烯、二戊烯、茴香酸、爱草脑、顺式茴香醚、对突聚伞花素。脂肪油约18%。
根含挥发油,油中含蒋萝油脑、α-松油烯、γ-松油烯、异松油烯、α-及β-烯、β-月桂烯、α-水芹烯、对聚伞花素、柠檬烯等。
【药理作用】 果实能促进消化机能,增加胃肠分泌,排出肠内气体,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并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性 味】 果实:辛,温。根:辛、甘,温。茎叶:辛、甘,温。
【功能主治】 果实: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肿痛,痛经,少腹冷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血吸虫病。
根:温肾和中,行气止痛。主治寒疝,胃寒呕逆,风湿关节痛。
茎叶:驱风,顺气,止痛。主治痧气,疝气,痛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