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三角枫、岩风藤、上树蜈蚣。
【形 态】 多年生常绿藤本,长3~20m。茎枝生有气根,幼枝上具锈色鳞片。叶2型,单叶互生,革质,光滑,不育枝上的叶为三角状卵形或戟形,长5~10㎝,宽3~8㎝,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3裂;花枝上的叶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顶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两面均显著;叶柄长1.5~6㎝,有锈色鳞片。伞形花序单生或2~7个顶生;花萼全缘或具5齿,有棕色鳞片;花瓣5,淡黄白色或淡绿白色,在花蕾中镊合状排列;雄蕊5;子房下位,5室。果实圆球形,浆果状,成熟时黄色或红色。种子3~5。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 境】 生于山坡岩石上、杂木林中、山脚路边,常攀援在别的树上或岩石上。
【分 布】 全州各县市。
【药用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起全株,弯曲成把,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茎藤圆柱形,弯曲,有分枝,直径3~12㎜,表面淡黄棕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一侧密生不定根,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皮部薄,灰绿色或棕色,木部宽,黄白色或淡棕色,用扩大镜观察可见小孔洞(导管),髓部细小,呈圆点状。单叶互生,有长柄,叶片革质,稍卷折,叶形多变,全缘或3浅裂,灰绿色或淡黄棕色。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叶含常春藤苷、肌醇、胡萝卜素、糖类、苎麻酸、内酯。茎含鞣质、树脂。
【药理作用】 所含皂苷及内酯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而以内酯的作用较强。
【性 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瘫痪麻木,肝炎,吐血,咯血,衄血,湿疹,无名肿毒,蛇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