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地棕,棕树七,丝茅七。
【形 态】 多年生草本,高10~40㎝。根状茎延长,长可达10㎝,肉质,圆柱形,向下直立,棕褐色或黑棕色,具细密横纹;根肉质,粗壮,地上茎不明显。叶3~6片基生,条状披针形,长10~30㎝,宽6~20㎜,先端渐尖,其部下延成柄,再向下扩大成鞘状,绿白色,长4~10㎝,边缘膜质,平行脉明显,有中脉,两面疏生长柔毛,后渐光滑。花腋生,花梗长1~2.5㎝;藏于叶鞘内;花杂性,上部为雄花,下部为两性花;苞片披针形,绿色,膜质,被长柔毛;花径约1㎝,花被下部呈细长管状。长约2~2.5㎝,上部6裂,裂片披针形,长8~12㎜,内面黄色,外面白色,有疏长毛;雄蕊6,花丝短;子房下位,狭长,可长达2.5㎝,被白色长柔毛,花柱细长,柱头棒状,3深裂。蒴果椭圆形,稍肉质,长约1.5㎝,不开裂,先端有宿存的细长花被筒,呈喙状,被长柔毛。种子稍呈球形,黑色有光泽,有喙,表面有波状沟纹。花期6~8月。
【生 境】 生于荒坡向阳的草丛中,尤喜生于茅草丛中。
【分 布】 建始、恩施、咸丰、来凤等县市。
【药用部位】 根茎。
【采收加工】 秋采季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药材性状】 干燥的根茎呈圆柱形,略弯曲,两端平,长3~10㎝,直径3~8㎜。表面黄棕色或黑褐色,粗糙,皱缩不平,具细密而间断的横纹,有细孔状的须根痕。质轻,硬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微呈颗粒性,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微有辛香气,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鞣质4%、脂肪1%及树脂、淀粉、粘液质(为甘露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6:9:10组成),并含生物碱。
【性 味】 微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补肾壮阳,解毒消肿,散寒除湿。主治肾虚腰痛,阳痿,慢性肾炎,心腹冷痛,无名肿毒,毒蛇咬伤,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