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黄柏、黄檗。
【形 态】 落叶乔木,高3~13m;枝皮表面暗灰棕色,内面黄色,有粘性;小枝紫褐色,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3,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2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不对称,全缘,上面沿叶脉有疏短柔毛,下面被长柔毛,小叶柄短,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密被柔毛;萼片5;花瓣5~8;雄花有雄蕊5~6枚,长于花瓣,退化雄蕊钻形;雌花有退化雄蕊5~6枚,子房5室,花柱短厚,柱头5裂。核果呈浆果状,球形,黑色,密集,果轴和果枝粗大,常密被短毛。花期5~6月,果期10月。
【生 境】 多生长在深山老林、灌木林中,或为栽培。
【分 布】 宣恩、鹤峰、利川、巴东、恩施等县市。
【药用部位】 树皮。
【采收加工】4~5月采收,在伐倒的树上先分段横向割裂,再纵割,剥下树皮,晒至半干后,将内相对叠起,加压,压平后,刮去粗皮至显黄色为废,晒干。
【药材性状】 树皮呈长宽不等的板片状,厚3~7mm,刮去栓皮者,外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向浅裂纹,偶见残存的灰褐色栓皮;嫩枝树皮较薄,栓皮常未刮去,横向皮孔明显,内表面暗黄色或棕黄色,有细密的皱向纹理,体轻,易折断,断面鲜黄色,裂片状分层,纤维性。气微,味苦,嚼之有粘液性,可使唾液染成黄色。
【化学成份】 黄柏的树皮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含量为0.1~2.5%,其次为掌叶黄杞碱(即棕榈碱)、木兰碱、黄柏碱、约根碱、康迪辛碱等,另含苦味质黄柏酮、黄柏内酯、白癣内酯、β及γ谷甾醇、7-去氢豆甾醇、脂肪油及粘液汁。
【药理作用】
1、煎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显著抗菌效能,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但是对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不够理想,体外能抑制钩端螺旋体及一些致病性皮肝真菌,所含小檗碱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黄柏的小檗碱能增强实验狗白细胞吞噬功能。
3、黄柏的季胺碱,具植物神经节阻断作用,故可使血压降低。
4、所含内酯可降低血糖。
【性 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泻痢、黄疸、骨蒸潮热、遗精、赤白带下、足膝肿痛、痿软无力、疮毒、湿疹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