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皂角。
【形 态】 落叶乔木,高达15cm。茎具圆锥状硬刺,粗壮,通常分枝。双数羽状复叶,小叶4~7对,小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卵形,长3~8cm,宽1~4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至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成腋生或顶生总状花序,花各部均有细柔毛;花萼钟形,裂片4,卵状披针形;花瓣4,淡黄白色,卵形或长椭圆形,雄蕊8,4长4短,子房条形,扁平。荚果直而扁平,有光泽,紫黑色被白粉霜,长12~30cm,直径2~4cm。种子多数,扁平,长椭圆形,长约1cm,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 境】 生于低山路旁、住宅旁。
【分 布】 鹤峰、利川、建始、巴东等县市。
【药用部位】 果实、棘刺和受伤害或衰老的畸形小果实。果实称“皂角”;棘刺称“天丁”;畸形果实称“猪牙皂”。
【采收加工】 果实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棘刺:全年可采,采收时将镰刀绑在竹杆上,将刺割下,用铡刀纵切成柳叶形薄片,晒干。
【药材性状】 荚果呈长条形而扁,或稍弯曲,作镰刀状,长10~25cm,宽2~3.5cm,厚0.8~1.5cm。表面不平,红褐色或紫红色,被灰白色粉霜,擦去后有光泽。两端略尖,基部有短柄或果柄断痕,顶端有鸟喙状花柱残基,摇之有响声。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外果皮革质,中果皮纤维性,内果皮粉性,中间疏松,有灰绿色或淡棕黄色丝状物。纵向剖开后呈浅黄色,内含多数种子。种子扁椭圆形,外皮黄棕色而光滑,质坚。气味辛辣,嗅其粉末则打喷嚏。
棘刺:完整的棘刺有多数分枝,枝圆柱形,刺端锐尖,长约15cm,直径0.3~1.2cm,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纵纹。质坚硬,难折断,药材多纵切成薄片,横断面外面红棕色,内面黄白色,中央为棕色而疏松的髓,气微,味淡。
猪牙皂:荚果弯曲如新月形,长5~9cm,宽5~8cm,厚3~5mm,顶端有鸟嘴状花柱残基,基部有子房柄。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被灰白色蜡质粉霜,擦掉粉霜显光泽,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及线状或网状的裂隙。腹裂线突起呈棱脊状。外果皮革质,中果皮纤维性,内果皮粉质。折断后内无种子。气叶与皂角同。
【化学成份】 皂角:含数种皂甙;其中分得一种皂甙元为阔叶合欢萜酸。
棘刺: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药理作用】
皂角:1、祛痰作用:因含皂甙,为恶心性祛痰药。2、抗菌作用:在试管内,皂荚对肠内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并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3、有很强的溶血作用,胆固醇能对抗溶血作用。
4、毒性:服用剂量过大或胃肠粘膜已有溃疡,均有发生全身中毒的可能,首先是白细胞溶解,特别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先痉挛,后麻痹,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猪牙皂:所含皂甙对呼吸道粘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可用于祛痰,若以皂角末少许吹入鼻腔,可引起喷嚏、流泪,亦可用于开窍。此外,本品对小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皂甙能改变细胞表面的通透性,而成为原浆毒,对胆固醇有特别的亲和力,能与白细胞表面的类脂质起作用,但胆固醇可能对抗其溶血作用。抗菌试验:猪牙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孤菌有抑制作用。
【性 味】 皂角和猪牙皂:辛,温。有小毒。天丁:辛,温。
【功能主治】 皂角:开窍,豁痰,杀虫,通便。主治猝然昏迷、口噤不开、喉中痰壅、痰盛喘咳、便秘、肠风下血、颈淋巴结结核、痈肿便毒、疮癣疥癞等症。
天丁:搜风,拨毒,消肿,排脓。主治痈肿、疮毒、乳腺炎、扁桃体炎、麻疯、癣疮等症。
猪牙皂:祛痰涎,开窍,解痉。主治咳嗽气喘、猝然昏厥、癫痫痰盛、中风牙关紧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