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野薄荷
【形 态】 多年生草本,高30~80㎝。根状茎细长,白色、白红色或白绿色。茎直立,四棱形,上部具倒向微柔毛。叶对生,有浓厚香气,矩圆状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3~7㎝,宽1~2.5㎝,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钝,边缘具锯齿,叶面沿脉密生柔毛,其余部分密生微柔毛,背面有透明腺点,具柄。轮伞花序腋生,球形,具梗或无梗,花萼筒状钟形,长约2.5㎜,5齿,10脉,外被细毛或腺点;花冠淡红紫色,外被细毛,檐部4裂,上裂片较大,顶端微凹,其余3裂片较小,全缘;雄蕊4,二强,前对较长,均伸出花冠外;花柱顶端2裂。小坚果长圆状卵形,平滑。花期10月,果期11月。
【生 境】 多生长在海拔2000m以下的山谷、溪边、坡地、村前屋后较阴湿处。
【分 布】 全州各县市。
【药用部位】 地上部分。
【采收加工】 夏季间当茎叶生长茂盛时割取,凉干,扎把,趁鲜切3㎝长置通风处晾干。
【药材性状】 茎呈方柱形,表面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白色毛茸,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中空。叶对生,有柄,多皱缩卷曲或破碎,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有白色毛茸及腺鳞(于扩大镜下观察呈凹点状)。茎上部有腋生聚伞花序,黄棕色,花萼钟状,有5齿,花冠易脱落。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有凉感。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薄荷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脑、薄荷酮。尚含有荔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酰胺等多种游离氨基酸。
【药理作用】1、薄荷水煎剂在组织培养瓶内对单纯疮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病毒生长作用,其最低有效浓度为100mg/ml。薄荷对ECHO11病毒亦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薄荷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白金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2、内服薄荷小量,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故有发汗解热作用。
3、薄荷制剂局部应用时,可使皮肤、粘膜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冷觉反射,引起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薄荷油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常可慢慢的渗入皮肤内,因此,引起长时间的充血,同时也反射性的引起深部组织的血管变化,调整血管的功能,而达到治疗作用。
【性 味】 辛,凉。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利咽。主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皮肤隐疹,麻疹,豆疹不透,牙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