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 态】 一生年小草本。茎纤细,匍匐,自基部分枝,高5~30cm,带紫红色,无毛或疏生柔毛,有白色乳汁。叶通常对生,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0mm,宽4~6mm,先端钝圆,基部截形或圆楔形,不对称,边缘有浅锯齿,绿色或带红色,两面无毛或有时疏生柔毛;叶柄短。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枝腋和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朵,雄蕊1枚,雌花1,位于中央;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直径约1.3mm,平滑,无毛;种子卵形而有角棱,长0.7mm,黑褐色,平滑。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生 境】 生长在海拔1400m以下的山坡草地或平原湿地上、沟边江岸等处。
【分 布】 来凤、宣恩、鹤峰、巴东、利川等县市。
【药用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采集,去根,晒干。
【药材性状】 茎枝柔细,呈叉状分枝,灰绿色或紫红色。单叶对生,有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小,长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不对称,叶多皱缩或已脱落,黄绿色或带紫红色。叶腋中可见三棱状球形蒴果,种子细小,卵形,有三棱,一端尖,表面褐色。无臭,味微辛涩。
【化学成份】 全草含黄酮类(槲皮素等)、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内消旋肌醇。叶含鞣质12.89%。
【药理作用】1、抑菌试验:地锦草在体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抗菌谱很广,地锦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喉杆菌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肺炎双球菌、变型杆菌、肠炎杆菌、百日咳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等亦有很强的抗菌作用。2、止血试验:取地锦草全草干粉末撒于狗股动脉切开处,止血效果明显。3、中和毒素试验:地锦草100%、50%、25%酊剂经动物试验:证明地锦草对白喉毒素有明显的“中和”作用。本品的抑菌、杀菌和“中和”白喉毒素的作用以酊剂效果好,煎剂次之,浸剂较差。
毒性:地锦草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给家兔灌胃(20g生药/kg)观察一周,或给大鼠灌胃(15g生药/kg)每日二次,连续16天,停药后观察一周,均未出现异常现象。
【性 味】 微辛、涩,平。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通乳,健胃。主治尿血、便血、崩漏、痔疮出血、外伤出血、痢疾、腹泻、蛇咬伤、疔疖疮毒、肠炎、肝炎、尿路感染、小儿疳积、乳汁不通、乙型脑炎、吐血、咯血、子宫出血、跌打肿痛、下肢溃疡、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