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 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16m。树皮灰褐色。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羽片4~12对,每羽片有小叶10~30对,小叶长圆状条形,两侧极偏斜,长6~12mm,宽1~4mm,先端急尖,基部圆楔形,中脉偏向于上侧边缘,托叶条状披针形,早落。头状花序多数,呈伞房状排列,腋生或顶生;花淡红色,有短花梗;萼与花冠有短柔毛;雄蕊多数,花丝上部淡红色,柔细如丝,下部合生成筒状;雌蕊1,长与雄蕊近相等,荚果条形,扁平,长9~15 cm,宽1.2~2.5 cm,幼时有毛。种子扁椭圆形,表面平滑,褐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 境】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路旁。
【分 布】 利川、咸丰、宣恩、恩施、巴东、建始、鹤峰等县市。
【药用部位】 树皮、花。
【采收加工】 树皮春至前后剥取,晒干。花5~6月采摘,晒干。
【药材性状】 合欢树皮卷曲呈筒状或半筒状,长40~90 cm,皮厚1~3mm。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有的现浅裂纹,密生棕色或棕红色的椭圆形横向皮孔,习称“珍珠疙瘩”,偶见突起的横棱或较大的圆形枝痕,常附有地衣斑块。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的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呈纤维性片状。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随后喉头有不适感。
花:皱缩成团,花细长而弯曲,长0.8~1 cm,淡粉红色至淡黄棕色或淡黄褐色,用短梗。花萼筒状,先端有5小齿。花冠筒长约为萼筒的2倍,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雄蕊多数,花丝极细,黄棕色至黄褐色,易断,下部合生,上部分离,伸出花冠筒外。气微香,味淡。
【化学成份】 合欢皮含合欢甙、皂甙、鞣质,种子含合欢氨基酸及S-(β-代乙基)-L-半胱氨酸。叶含槲皮甙;嫩叶含维生素C,山合欢种子含油,树皮含鞣质。
【药理作用】
1、合欢皮内服有强壮、兴奋、镇痛、驱虫及利尿作用,动物实验有催产作用,山合欢根及茎皮有补气活血、消肿止痛、花有催眠作用。
2、抗菌试验:山合欢的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性 味】 甘,平。
【功能主治】 皮:活血,消痈,安神。主治心烦失眠、肺脓疡、痈肿、筋骨折伤等症。花:解郁安眠。主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