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 (L.) Voisgt)
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 (L.) Voisgt)
***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 产品评论

【植物分类】  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牵牛属(Pharbitis)植物。

【别  名】 牵牛花、喇叭花(各地通称),连簪簪(四川),打碗花(山西),紫花牵牛(广州植物志)

【形  态】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上被倒向的短柔毛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圆心形或宽卵状心形,长4-18厘米,宽3.5-16.5厘米,基部圆,心形,顶端锐尖、骤尖或渐尖,通常全缘,偶有3裂,两面疏或密被刚伏毛;叶柄长2-12厘米,毛被与茎同。花腋生,单一或2-5朵着生于花序梗顶端成伞形聚伞花序,花序梗比叶柄短或近等长,长4-12厘米,毛被与茎相同;苞片线形,长6-7毫米,被开展的长硬毛;花梗长1.2-1.5厘米,被倒向短柔毛及长硬毛;萼片近等长,长1.1-1.6厘米,外面3片长椭圆形,渐尖,内面2片线状披针形,外面均被开展的硬毛,基部更密;花冠漏斗状,长4-6厘米,紫红色、红色或白色,花冠管通常白色,瓣中带于内面色深,外面色淡;雄蕊与花柱内藏;雄蕊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柔毛;子房无毛,3室,每室2胚珠,柱头头状;花盘环状。蒴果近球形,直径9-10毫米,3瓣裂。种子卵状三棱形,长约5毫米,黑褐色或米黄色,被极短的糠粃状毛。(摘自《中国植物志》)

【生  境】 生于平地以至海拔2800米的田边、路边、宅旁或山谷林内,栽培或沦为野生。

【分  布】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本种原产热带美洲,广泛引植于世界各地,或已成为归化植物。

【药用部位】 种子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将全株割下,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性状】 种子似橘瓣状,长58㎜,宽35㎜,表面灰黑色或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近端处有一凹状种脐,左右面平坦,质坚硬,横切面可见极皱缩折叠大脑状的子叶,黄色或淡黄色,微显油性,用水浸润后,种皮呈龟裂状。有时自腹面棱线处开裂,有显著的粘液性。气无,味微辛稍粘,有麻舌感

【化学成分】 牵牛子含牵牛子苷、脂肪油和树脂状物质、色素及有机酸。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种子的乙醇或水浸液1.53g/kg灌胃,对于小鼠有泻下作用,但煎剂则失去致泻能力。

2、对平滑肌作用:所含树脂在0.2%浓度对家兔离体肠管及子宫均有兴奋作用。

3、驱虫作用:在体外试验,黑丑、白丑对猪蛔虫的活动有轻度的抑制作用。

【性  味】 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泻水下气、消肿杀虫,主治水肿、尿闭等症。


价格
***